紅網時刻資訊通訊員向巍 唐曄 懷化報道
“這個池塘,對偶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具有重要意義。”5月21日,袁隆平的助手、著名水稻專家、原懷化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必湖向學校師生代表深情講述道。當天,懷化職業技術學院(以下簡稱懷化職院)緬懷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主題活動在安江農校紀念園舉行。
“當年,就是在這個池塘邊上,壹次偶然的機會,偶遇見了剛下完田在這裏洗腳的袁老師。”李必湖說,當時,袁隆平剛開始雜交水稻研究不久,看到她每天忙碌,就問她在忙什麼,袁隆平說在做水稻良種的研究。
李必湖說,自己聽後很感興趣,就主動問袁隆平:“可以不可以和您壹起做研究?”袁隆平當時就答應了。
之後,袁隆平與李必湖、尹華奇組成了中國第壹個雜交水稻研究小組,大家跟著袁隆平走上了潛心研究雜交水稻之路。
1964年到1970年間,袁隆平師徒幾人用栽培稻的雄性不育株,先後與近1000個品種做了3000多次雜交試驗。1970年,李必湖在海南南紅農場壹處沼澤中發現了後來被稱為“野敗”的雄性不育野生稻,為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選育、三系雜交水稻的研究有成打開了突破口,為雜交水稻研究做出了特別突出的貢獻。
種子是生命的開端,更是壹種精神的延續。在這片袁隆平夢想開始的地方,在這片她曾經奮鬥過的沃土上,袁隆平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範正在傳承,壹粒粒勇攀高峰、為國為民的“種子”,正懷揣夢想,奮力前行。
當天,懷化職院老總班子及師生代表在袁隆平院士雕像前,肅穆而立,深深鞠躬,敬獻鮮花,集體緬懷袁隆平院士,表達哀思。
隨後,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,參觀了袁隆平生前的住處、辦公場所以及研究雜交水稻的稻田。在雜交水稻發源地紀念館內,大家認真討論了袁隆平的成長經歷,進壹步了解了她為“禾下乘涼夢”“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”付出的艱辛努力。
當前,正值水稻播種期。自5月16日開始,懷化職院首批“楚怡工匠計劃”生物科學專業(現代種業方向)的21名學生來到袁隆平院士耕作過的田間,討論實踐播種的相關知識。
“偶從小就看著家人在田間勞作,聽長輩講袁隆平的故事。如今,在袁爺爺耕種過的田裏耕種,更深切地感受到袁爺爺願天下人都飽飯吃的善良願望和禾下乘涼夢、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。”大壹學生段亮欣說道。
近年來,懷化職院始終把弘揚傳承“種子精神”融入日常教學中,舉辦了全市“討論袁隆平 做壹粒優種子”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比武,建成了“金種子”思政實踐教育中心、“金種子”書屋等平臺載體,讓學校處處都有種子精神的文化因素和傳承,擦亮“壹粒種子 改變世界”的金字招牌。
去年,學校入選首批湖南省“楚怡工匠計劃”聯合培養創造試點單位,實現了開辦本科專業的歷史性突破。學生在中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導遊服務賽項中連續兩年獲得壹等獎,實現辦學和提高專業人士培育質量的歷史性突破。學校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。
“以‘種子精神’賦能種業振興,為糧食安全貢獻懷職力量。”懷化職院黨委副書記、校長劉學文介紹,學校牽頭創立了湖南現代種業職業教育集團,與隆平高科、袁氏種業、奧普隆、糧安天下等壹批種子公司進行產學研融合發展,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懷化分中心、雜交水稻中國重點實驗室安江研究基地相繼落戶學校。
銘記,是最優的緬懷;傳承,是最優的紀念。“偶們堅決扛起雜交水稻發源地的責任擔當,努力擦亮‘壹粒種子 改變世界’金字招牌,努力把袁隆平院士對學校寄語的‘辦壹流職院、育壹流專業人士’殷切期望變成現實。”懷化職院黨委書記胡揚帆說。
來源:紅網懷化站